[導讀]根據物聯網分析公司BergInsight的最新研究報告,2020年城市空氣質量監測設備的安裝基數達到73,000臺,并將以34%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315,000臺。
該數字是指以某種方式用于城市和社區輔助空氣質量監測的任何類型的聯網室外空氣質量監測設備。因此,不包括僅供個人使用的傳統監管監測站和設備。
過去5年里,越來越多的小型低成本空氣質量監測設備在商業上得到了迅速發展,這些設備可以以合理的成本大量部署,從而解決傳統監測網的缺點。傳統監測網由高度先進和非常昂貴的監測站組成,這些監測站通常只在主要城市的一個或幾個地點出現,因此對當地空氣質量的變化敏感性很低。
許多城市現在終于開始意識到物聯網和相對低成本、小尺寸的空氣質量監測儀可以通過促進城市空氣質量數據的空間和時間分辨率的大幅提高而帶來的巨大價值。

在過去的一年里,人們對智慧城市背景下的空氣質量監測解決方案的興趣達到了全新的水平,這得益于有關空氣污染與新冠肺炎之間潛在關系的消息,以及美國和澳大利亞創紀錄的野火季節。
然而,非監管設備市場正處于初級階段,市場參與者的數量每天都在增長。已經成為領先供應商的公司包括來自歐洲的環境儀器公司(AQMesh)、Airly、Envea、Libelium、KunakTechnologies和BreezeTechnologies;來自北美的ClarityMovement、AClimatea、PurpleAir和MetOne;來自亞太地區的Aeroqual、PhoenixRobotix(AurAssure)、Oizom和SailHero。市場上可用的設備范圍從接近參考級的解決方案到非常低成本的設備,幾乎沒有支持軟件和服務的設備。
盡管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非監管空氣質量監測設備仍缺乏相關標準和認證。空氣質量監測解決方案的性能水平非常重要,因為空氣質量數據通常用于為對人們的健康和福祉有直接影響的決策提供信息。因此,在這個階段,城市需要在實施這些新型設備的策略上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