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擁有近千萬人口的城市中,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前景。但是如何實現?了解一下作為智慧城市的縮影的應用(特別是智能建筑)可能會很有啟發性。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成熟的智慧城市如何運作的好想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區,通常將不同的組織和人員聚集在一起,擁有自己的一套規章制度,并以電梯和自動扶梯的形式擁有自己的運輸系統。建筑物中的數字技術集成改善了社區中每個成員的經驗以及她或他所屬組織的功能。我們還可以看到這如何為設施經理和所有者帶來巨大的成本節省。然后,通過以智能建筑的視角審視城市,我們可以了解智慧城市如何改善其市民的生活質量。

物聯網
可以在無需人工干預的情況下收集和交流數據的物理對象或“物”的網絡,是使建筑物“智能”的核心。記錄溫度、濕度、運動、接觸和占用等信息的傳感器可以收集大量信息并實時傳輸這些信息。然后,智能建筑就可以自行進行調整,例如降低濕度或根據占用率和運動情況來打開和關閉照明燈。我們可以在這里用交通燈或路燈進行類比,它們分別根據車輛的存在或行人的行進來改變顏色或亮起。
至關重要的是,物聯網還使我們能夠預測何時出問題,這對于使建筑世界急需轉向更經濟、更持久和更可持續的維護模式,而不是普遍采用的傳統常規模式。例如,電梯無需拆解。它們可能會有所惡化,但是數據可以告知建筑物的所有者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發生這種情況,并且建筑物的所有者可以讓工程師在問題變得更糟之前解決任何問題。正如所有醫生都知道,預防比治療更可取,而當電梯或其等效的城市火車車廂發生故障時,它可能會造成極大的破壞。
愿景
但是,智能建筑并不能僅用作智慧城市的有用類比。建設行業及其持續的“智能化”將是實現智慧城市愿景的核心(即使不是十分必要的第一步)。這些是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甚至在大流行之后,當我們可能會在專業安排方面看到更大的靈活性時,建筑物仍將是我們生活的核心。就像Uber、Airbnb和Amazon這樣的“顛覆性”公司的到來推動了一個趨勢,即為消費者,智能建筑以及致力于使建筑變得更智能的人們提供更大便利的必然趨勢,可以推動向智慧城市發展的趨勢。 一旦人們習慣了對建筑物的無縫體驗,對那些建筑物所在的城市及其周圍地區進行無縫體驗的需求就會迅速增長。這種改變將是文化上不可逆轉的,并且人們將以金錢、政治意愿和公民的接納等更大的需求來加速必要的改變。
必要性
為什么有必要呢?一方面,正如世界經濟論壇指出的那樣,建筑物可能是大流行后建立可持續社會的關鍵。人造世界占全球能源消耗的40%和溫室氣體排放的33%。另一方面,智能建筑通過改善空氣質量、照明和通過建筑物的交通來提高居住者的生產率。盡管我們希望COVID-19不會繼續變異并在不久的將來構成一個問題,但在大流行后的時代,人們將更加關注衛生,這突出了對語音識別和面部識別技術的需求,因為以及其他形式的免接觸技術。
但實際上,在建筑物真正變得智能之前,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在歐洲,超過2.2億座建筑物(占所有建筑物的四分之三)是能源效率低的。一個破碎但占主導地位的行業商業模式,旨在延長設備的壽命,而不是強調數據和技術在實現預測性維護以及實時調節溫度、濕度等方面的作用,是一個必須克服的障礙。我們還必須了解,改變可能需要時間。這就是為什么具有破壞性的公司通過采用根本不同的方法來推動轉型的原因,在使建筑物變得智能化方面發揮了如此重要的作用。
未來展望
封鎖時代的結束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其特征尚待確定。一些學派認為,未來十年將是一個新的“咆哮的二十年代”。另一些人認為,我們在過去的12個月中已經學到了重要的教訓,并且會牢記這些。無論您的觀點是什么,我們都可以首先同意,我們處于現代歷史進程中的關鍵時刻,現在有機會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積極的改變。其次,數字技術已成為抗擊冠狀病毒傳奇的英雄之一,讓我們與親人保持聯系、繼續工作,并在特殊時期過正常的生活,其價值不可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