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校園安全無小事,校園承載著著國家、社會和每一個家庭的希望。維護校園的安全和穩定,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將極大地推動“智慧型平安校園”體系的建設。如何以技防手段,有效地管控越來越社會化的大學校園,如何減少和預防校園各種事故的發生,已經成為高校保衛工作的重要任務。
按照“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高集成”安防綜合管理系統的設想,以最新信息技術和智能應用為支撐。在信息全面感知和網絡無處不在的基礎上,全面整合校內外的資源,實現人、物、校區功能系統之間,無縫連接與協同聯動的智能自感知、自適應、自優化。
從而智能識別校園內所有群體的學習、工作情景和個體的特征,將學校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有機銜接起來,建立一個高度智能、全面開放的校園環境。建成后系統應具備以下4個特性。
1、高度集成的綜合管理平臺
通過管理平臺實現全網統一的安防資源管理,對視頻監控、人臉識別、車輛管理、門禁管理、報警管理、消防報警、訪客預約管理等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實現遠程參數配置與遠程控制等;通過管理平臺實現全網統一的用戶和權限管理,滿足系統多用戶的監控、管理需求,真正做到坐陣指揮中心,掌控全校安防信息。
2、高度智能的技防應用系統
包括系統前后端都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系統能及時發現前端系統的故障并及時告警的自檢能力,甚至自動修復“自愈”能力。
3、建成快速部署、及時維護的系統
通過采用高集成化、模塊化設計的設備提高系統部署效率,減少系統調試周期,系統能及時發現前端系統的故障并及時告警,快速響應。
4、建成高度整合、充分利舊的系統
新建系統能與原有系統高度整合、無縫對接,能充分利用原有監控資源,避免前期投資的浪費。
平臺高度集成應建立在開放的生態基礎上
校園安防綜合管理平臺應是一套“集成化”、“智能化”的平臺,通過接入視頻監控、一卡通、停車場、報警檢測等系統的設備,獲取業務系統數據,實現安防信息化集成與聯動。單一廠家、單一品牌前提下,基于“統一軟件技術架構”理念設計,采用業務組件化技術,滿足平臺在業務上的彈性擴展。
理論上最合適建成適用于全行業通用綜合安防業務,對各系統資源進行了整合和集中管理,實現統一部署、統一配置、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的綜合管理平臺。類似于手機,要么廠家市場占有率夠牛如蘋果,開發出封閉的IOS系統,大家都接入它;要么有一個開放的安卓系統,大家都來開發共生。
綜合安防管理平臺業務組件主要包括:視頻監控、門禁管理、停車場、入侵報警、行車監控、考勤管理、食堂消費管理、梯控、可視對講、訪客管理、巡更、人臉識別監控、圖上監控、電視墻、網絡管理、安防區域管理、安防用戶管理、安防基礎數據等。當前還沒有出現一個市場占有率絕對壟斷的公司,也就難以出現封閉的IOS。
這就決定了真正開放的平臺架構,要求包括設備廠商、基礎軟件廠商、算法廠商、數據提供商、應用開發商等所提供的產品,包括計算存儲資源池、算法倉庫等基礎設施,物聯網數據資源池、大數據資源池等數據資源,智能分析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等平臺服務,物理應用平臺、綜合應用平臺等都需要開放。
大數據,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作為高校安防系統,建設之初就需要考慮促進大數據應用問題:
一是政用,著眼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安防系統安全防控為本,以交通為例,涉及圖像識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車牌識別、運動檢測、視頻摘要、視頻濃縮等視頻分析技術。要求熟悉各種業務,結合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手段完成種業務數據的綜合分析,提高科技化管理水平、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
二是民用,著眼服務師生能力智能化。安防海量數據,僅用于安防安全防控是一個浪費,服務師生促進民生是大趨勢。
還是以交通為例,通過安防大數據平臺,結合手機APP應用,可以為師生提供教室、圖書館目的地天氣情況、停車位空余情況、大型活動舉辦現場情況、路線擁堵情況、線路優化等,提升服務師生能力、提高師生滿意度。
通過智能化安防系統的建設,將各類系統集成數據集中,形成安防大數據,從中發現威脅,消滅隱患,遏制嚴重事故的發生,解放安保人員工作壓力,為師生營造更安全、高效的學習工作環境。